目前分類:生活心靈分享 (127)
- Apr 29 Wed 2020 01:03
打火機灌瓦斯
- Mar 31 Tue 2020 23:53
太幸福總是遭天嫉妒?
- Feb 09 Sat 2019 00:53
好玩不花大錢刮刮樂APP
- Feb 24 Sat 2018 00:54
場景有像但感覺差很多
- Feb 11 Sun 2018 23:12
頻繁回娘家的背後……
女人當了媽媽以後,能經常回娘家找媽媽、享受當女兒的幸福,很讓人羨慕,然而如果一個媽媽需要頻繁的回娘家「充電」,可能是對自己的母性沒有信心。
現代夫妻的教養後援部隊,除了傳統選項「公婆」之外,愈來愈多人倚賴娘家的支援。有些年輕媽媽說,當了媽媽之後,發現更離不開自己的娘家。這些年輕夫妻不是獨立成人後再回去照顧老爸爸、孝順老媽媽,而是回娘家繼續接受母親的滋養、做接收端,這是一個心理學上經常被探討的「母性」議題。
- Jan 09 Tue 2018 12:01
你相信誰???
- Dec 11 Mon 2017 00:19
不是只有婚禮才會感到幸福!蔡燦得:婚禮只是開始,葬禮才是全貌
- Dec 01 Fri 2017 01:34
人生在世一點意思都沒有!史上最厭世星座TOP3
「我們活著到底要幹嘛」、「這個世界怎麼那麼無趣」。不知道大家身邊是不是都有這樣一兩個極度厭世的親友,好像已經看遍人生百態,或是遇到了所有不平等的對待,讓他們遇到任何事都充滿厭惡。快點tag上榜的友人吧!
- Oct 27 Fri 2017 01:10
不自殺聲明
根據資料顯示,所謂的「不自殺聲明」可以追溯到 2014 年之前的 PTT 八卦版上,當網友爆卦後被告或是遭受威脅,就會在爆料時強調自己並沒有輕生念頭,也就是如果爆料之後有意外死亡可能是「被自殺」(他殺) 的狀況,在集結網友各種條文之後,這樣的「不自殺聲明」就誕生了!
- Oct 06 Fri 2017 23:23
美國邪教天堂之門 Heaven's Gate
創教簡介:
天堂之門是由美國休斯頓一家羅馬天主教大學音樂教授馬歇爾·阿普爾懷特於1972年在加利福尼亞州創立的,最初以“UFO教”命名,後改為“天堂之門教”。
- Aug 22 Tue 2017 23:32
恐怖喔~「醫院走廊不要靠邊走...」夜班護理師告訴你:七月鬼門開之醫院禁忌
如果你相信有平行時空的話,你就會相信這一篇,而向來就是生死同步進行的醫院,怎麼可能會沒有鬼?
好的,大家都會問醫院裡到底有沒有鬼故事,答案是一定有的,心想每一張床幾乎都有病人往生過,有些床鋪還連續到連鐵齒的醫生都停止收病人,暫停那股爛運勢,怎麼會沒有鬼………
- Aug 03 Thu 2017 23:05
「藍鯨死亡遊戲」,它是如何誘導孩子一步步走向自殺的?
- Jul 27 Thu 2017 23:23
每個人在陰間都有個倉庫,您知道裡面裝著什麼嗎?
陽光師姐按語:凈空老法師在講經中多次提到他的命中本來是短命(只能活到45歲),沒有任何「官印」(官運)和「財庫」(財富)的,後來通過出家學佛和弘法,使其命運大改,不但活到80多歲還身體健康、思維敏捷,每年巨大的捐款(供養)使他能廣為佈施並作很多有利社會和眾生的大事情。我個人認為凈空法師經常提到的他命裡沒有「官印」和"財庫",就是早年在他出家前讓通靈人到陰間他的「倉庫」裡面看到的。在港澳臺一帶有很多通靈人專門到陰間去看客戶的「倉庫」,網上有很多這類的文章。
希望本文發布後,同修們不要追求通靈人去看「倉庫」,而是要按照佛法來福慧雙修。倉庫內沒有「福」是由於前世未修福報,或者今世耗損太大。今世通過念佛、念經咒、放生、盡孝、行善等功德,就可以增加福報,改變命運。很多同修面臨福報耗盡的境地(疾病、貧困、災惑、爭吵等萬事不順現前),希望通過這篇生動揭示六道真相的文章,使福報耗盡的同修不再抱怨,而是努力斷惡修善,修福修慧,改變命運
- Jul 18 Tue 2017 12:28
「我想忘了創傷,創傷卻不想忘了我」,這不只是文學語言,也是科學真實──七月選書《心靈的傷,身體會記住》
以下這段話,是我在介紹《心靈的傷,身體會記住》這本書時,最常引用的內容:
- Jul 08 Sat 2017 23:30
妻子不願解開「脖子上的綠緞帶」 恐怖繪本讓西方孩子怕到成年
繪本是讓兒童養成閱讀習慣的最佳敲門磚,藉由圖像,他們可以輕易進入故事的世界。但,繪本也是大人畫的,主題有時會稍微超過小朋友可以接受的年紀。例如下面這個《綠緞帶》的故事,就讓不少國外讀者恐懼一整段成長時期。
有個名叫珍妮的女孩,從小就在脖子上纏著一條綠色緞帶。
- Jun 09 Fri 2017 11:22
「病歷都寫在電腦裡,幹嘛問這麼多?」醫師喊冤:在門診常見的3個誤解
相較於門診,住院病患病況雖然比較嚴重,所需的治療與檢查侵入性高,但是對於醫生來說,住院病患的觀察時間長,檢查資料蒐集比較即時,所以病況的整體發展清楚,少有意料之外的事情發生。反觀門診,病人的抱怨雖然表面上大同小異,但是往往資料不明確,候診人數多時,時間壓力又大,一旦求快就會疏忽、容易出錯。如何在短時間內掌握醫病溝通的節奏,蒐集到重要的資料,是完成門診所需要的能力。
在我個人不算太長的門診經驗裡,發現許多病患對於醫生的看病行為,有長期性的誤解,而且反覆出現,幾乎是天天上演。如果這些誤解能透過公眾教育,提醒我們的病患以及病患家屬,我相信門診醫師可以減少出錯的機會,也能更有效率做出適當的診斷與處置。以下是三個我常遇到的誤解:
- Jun 07 Wed 2017 00:20
最易患「精神病」的生肖
各種生活壓力、職場壓力、情感壓力重重打擊下,人的精神壓力也不堪重負,患精神病的人越來越多,輕則失眠、狂躁、抑鬱、偏執,嚴重的則精神分裂、妄想幻聽,甚至人格分裂、變態。那容易患精神病的人有哪些呢?如果科技紫微網的名單中有你,為了預防它的發生,平時你可千萬千萬要注意調控自己的情緒,疏導壓力,找人傾訴也好,運動也罷,一定要及時將自己的壞情緒正當地發洩出來,並培養積極樂觀的心態。